逻辑为剑,恒心为舟—数学逐梦者的成长之路

来源: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07     点击:

(通讯员 黄何)施浩然,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,中共党员。综合测评1/234、必修平均绩点4.1/5.0、核心课程均分95+,稳居专业前1%。获国家奖学金、长江大学奖学金、树梁之星等30余项学业荣誉。学科竞赛成果斐然,累计斩获13项国家级、省级奖项,包括2024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(全校近十年历史性突破)、全国大学生数学能力挑战赛国际一等奖、全国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国家三等奖、BETT杯英语词汇大赛全国二等奖等,展现跨学科综合能力。科研方面主持校级创新项目《互连网络中的路由数研究》,参与仿生机器人研发和干砂混浆称重包装机项目并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。秉持“逻辑为剑,恒心为舟”的信念,积极投身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,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与学生会骨干,组织活动40余次,志愿服务累计196小时。

一、深耕学术:以勤为舟,以恒为桨

施浩然始终秉持“逻辑为剑,恒心为舟”的信念,将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与严谨性融入学习实践。其核心课程成绩尤为突出:数学分析均分95、高等代数99、数学建模设计100,连续三年获评“三好学生标兵”“共青团员标兵”等称号。凭借优异表现,他成为同年级仅有的两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之一,累计获校级及以上学业荣誉30项。

为拓展跨学科能力,他考取计算机二级MS、三级网络技术证书及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,并通过英语四六级。在学科竞赛中,他斩获国家级奖项4项、省级奖项9项。其中,在2024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中,他带领团队建立多阶段混合整数模型,荣获国家一等奖(获奖率<0.5%);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中,运用聚类与回归模型获国家三等奖。此外,他还在第二届全国数学能力挑战赛、BETT杯英语词汇大赛中分获全国一等奖与二等奖,以数据与算法诠释数学力量。

二、科研探索:以创为锋,以思为刃

科研是施浩然学术生涯的重要篇章。大二时,他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级创新项目《互连网络中的路由数研究》,通过改进图论算法优化网络传输路径,完成理论建模与实验验证,最终实现校级立项。该项目不仅提升了他对复杂问题的系统分析能力,更深化了其对数学应用的实践认知。

2023年,他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“仿生青蛙跳跃装置”研发,设计新型机器人动力结构。团队通过优化拉簧弹性势能释放机制,成功将机器人爆发力提升30%,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及校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。科研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,数学不仅是理论的基石,更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工具。

三、全面发展:以践为基,以责为擎

在学术与科研之外,施浩然积极投身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。作为班级团支书与学生会部长,他带领支部参评校级“红旗党支部”,个人获“优秀团支部书记”称号;其书法造诣深厚,组织书画社团活动40余次,并获“楚风杯”全国大学生书画大赛三等奖。

志愿服务是他践行社会责任的另一阵地。他累计参与志愿活动196小时,获评“优秀志愿者”;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志愿者,服务学者240余人;通过家教辅导超400小时,助力学生成绩平均提升25分。此外,他在校运会中多次代表学院参赛,获“鼎力相助”项目第三名等佳绩,展现文体兼修的风采。

四、未来展望:以志为帆,逐光而行

三年的大学生活,施浩然以勤勉与恒心铸就成长之路,在学术、科研、实践等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。他始终铭记,“共青团员标兵”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激励与责任。未来,他将继续以数学为舟,以创新为帆,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探索科学边界,以谦逊之心求学,以赤诚之心奉献,让逻辑之美照亮前行之路。

(审核 谷军 编辑 姜曼)